第四百八十章 卧龙凤雏 (为了道歉而加更)_我在现代留过学
笔趣阁 > 我在现代留过学 > 第四百八十章 卧龙凤雏 (为了道歉而加更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八十章 卧龙凤雏 (为了道歉而加更)

  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四百八十章卧龙凤雏元祐元年四月甲寅。

  诏:太师、平章军国重事文彦博,国家元老,社稷宰臣,宜当礼遇,以示国家倚重老臣之意。

  诏自今起,文彦博赴阙,以独班对奏,起居及常仪减半,并君前减一拜,可于阁门单独取旨。

  每入朝,自兴国寺戒坛院赐御宴。

  太师入朝,以宰执起肩舆,至下马处,令子弟一人扶腋,出入仪同在任宰执。

  命内客省凡太师入朝,常仪用十人从之,以程仪官二十人附之,并赐从人二十,散从十一人,并权令殿前司差亲事官三十人,为太师左右扈从。

  主打的就是一个仪式感。

  从方方面面,在细节上做到完美!

  文彦博因此荣膺,大宋开国以来,所享仪礼最高的大臣。

  这是打了个样板给其他宰执看。

  加油!努力!

  等你熬到文彦博的资历,你也可以有哦。

  同时,也是给天下士大夫看的。

 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决心,依然将坚持一百年不动摇!

  请大家放心哈!

  实际效果如何,暂时不知道。

  但从表面上看,至少这鸡血打的还可以。

  最起码,朝中大臣的主人翁意识是进一步增强了。

  御史台的乌鸦们,嗷嗷叫着,就开始寻找起目标来。

  于是,很快就有大批倒霉蛋,不幸成为了乌鸦们的祭品。

  或者也可以说,乌鸦们为了蹭热度,把自己藏起来准备过冬的东西取出来提前享用了。

  于是……

  前枢密院都承旨、处州观察使、知潞州张诚一,成为乌鸦们的第一个祭品。

  侍御史安惇,对其发起了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弹劾。

  这个家伙也是倒霉,好死不死,撞在了枪口上,而且还被安惇不知道怎么的拿到了确凿的证据。

  更重要的是——他做的事情,真的荒唐!

  就是那种在里都不可能看到的情节。

  这货,把他爹的坟扒了……

  挖别人家祖坟的见过,把自家祖坟挖了的谁见过?

  张诚一就做了。

  不过,有个细节,忘了说了。

  这个张诚一,就是那个被赵煦编管地方的张耆孙子张迁的叔叔。

  张诚一算是昔日显赫一时的徐国公张耆家族最后的荣光了。

  虽然,张诚一早就和张迁家分家了。

  可难保有小人私底下怀疑,安惇做这个事情,是为了拍宫里面马屁,甚至可能是得了宫中授意做的。

  这是在对张家赶尽杀绝!

  在这里,赵煦做出严正辟谣——不是朕,朕没有,干朕屁事!

  朕连张诚一都没有见过,怎么会害他?

  再说了,是朕让他挖了自己老爹的坟的?

  可怜张耆,一代显贵,最终落得这么个下场。

  嫡孙编管,指定是没有前程了,下一代就是庶民。

  唯一在世的儿子,还将他的坟给刨了……

  这事情一出,肯定是活不成的。

  就看,能不能念在张耆的面子上,给他留条血脉了。

  张诚一的案子,还沸沸扬扬的时候。

  李定这个倒霉蛋,又被乌鸦们拖出来开始鞭尸。

  原因?

  张诚一自盗父坟,可李定也不守母孝啊!

  这两是一丘之貉!

  新党干将们,干的热火朝天。

  旧党的贤良君子们,当然也没有看戏。

  梓州路转运副使李综成为了旧党御史们弹劾的第一个牺牲品。

  这个家伙不是个什么好东西。

  和他比,吴居厚在京东路堪称爱民如子,王子京在福建路可堪百姓父母,至于蹇周辅当年在江西刮地皮刮的锅都冒烟了的事情,更是给人家提鞋都不配。

  因为李综在梓州路玩的是一种对大宋来说很新颖的玩意。

  看完他的卷宗,哪怕赵煦都惊呆了。

  这么牛逼的人物,居然出现在大宋?

  川西百姓,居然没有揭竿而起,反他娘的。

  赵煦感觉,真的是川西父老给他这个小皇帝脸呢!

  不然,随便换一个朝代,都必然是陈胜吴广,起于闾里。

  因为这货在梓州路搞出来的东西叫做:圆零就整。

  在两税法里的有一个漏洞——两税法,把租税和土地税、徭役,从实物税变成了钱。

  这就让每家的税钱,都可能不一样,存在零头。

  而在川西那种地方,因为缺钱,导致大部分百姓都只能用绢、丝交税。

  这进一步放大了两税法的这个弊端。

  一块地有大有小,有肥有瘦。

  要收的税,当然有零有整了。

  过去,按照一般传统惯例,像这种税钱,一般有点良心的地方官,都会让百姓三五户或者七八户的零头一起凑。

  大家凑够整数,就差不多了。

  这就是‘圆零和旁’。

  哪怕遇到那种黑心的官吏,撑死也就是拿着这个事情敲诈一下百姓。

  了不起,也就是每家多收一点。

  而李综却在这个现状里,找到了商机。

  你们不是圆零和旁,大家一起凑,最后由一户人家出吗?

  好的!

  这个大聪明,在梓州路强令,每户人家都必须出其他人家的零税。

  打个比方,比如说有八户人家,过去每家要交零税几十文,加起来刚好要交一尺绸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